趣书网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264章 族谱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 内容报错

意识到大家的祖先有可能是一个人,百姓心中原来的认知有些许崩塌。

在他们看来,那些大人物和自己是不一样的。

泥腿子出身的人,天生低贱,是不配读书,也读不好书的。

他们这些人虽然现在认得了一些字,也掌握了拼音,可读书和写字还是门槛。

市面上的书本绝大多数写的都是文言,他们是一点儿都看不懂。

懂了拼音,一些人也有了兴致读一读书,好不容易借来了一本,却完全看不懂,十分打击一些人积极进取的信心。

每当这个时候,他们就会意识到,可能就是自己的出身不好,就算掌握了一些东西,和那些大人物相比,还是仿若云泥。

可既然大家有可能都是同一个祖先,那从各方面看,大家都是一样的,无非就是你前几辈祖宗有能力,当了大官。
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

只要好好学习,未必不能慢慢追赶。

唐朝之前的百姓有了这样的想法,无疑让一些自视高贵的世家子弟有了危机感。

他们也都知道他们家之所以能成为世家,靠的是什么。

靠的无非就是学识。

当他们将绝大多数教育资源抓在手里的时候,皇上都得靠着他们。

一些世家子弟不想放弃文言和繁体字,就这些事儿,已经在朝堂吵了好多天了。

他们心里也明白,各种挣扎最多只能延缓一点儿世家地位下降的时间,想要一如往常,那是做梦。

【虽然在远古的时候,大家可能都是同一个祖先,但随着时间的发展,自然也会有所不同。

人类族群在发展壮大,慢慢形成了灿烂先进的文化。

文字被人们创造出来之后,大家就想着将自己的家庭成员记录下来,免得子孙后代忘记。

如今考古发现,早在商周时期,我们就已经把家族世系刻在龟甲、兽骨和青铜器上了。

在周朝,有专门的官员为王室记录谱牒。

毕竟这东西的用处还是很大的,平日里婚丧嫁娶要通知什么人来?死后财产又根据什么来分?……

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实事求是,可后来这东西就变了味儿。

乱认祖宗比较起劲儿的就是各个王朝的开国皇帝了。

刘邦说他的曾祖父是魏国大夫刘清,这是十分有可能的。

但到了东汉,《汉书》编的就有些过了,直接把刘家的始祖追到了刘累,据说这位刘累是黄帝后裔,而他本人是夏朝人。

这听起来就有些离谱了。

将自家的祖宗往上古神话里面靠,这是东汉、魏晋的社会风气。

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慢慢崛起了一些世家大族,他们需要一些高人一等的家谱来为自家背书,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利益。】

被举成第一个例子,刘邦满心满眼的不高兴。

他认为他这个人还是挺实在的,并没有说太多的瞎话。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